宪政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宪政

媒体札记:共识之议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广东政法的官方表态让“因言获罪”恐慌者感到欣慰。环球时报的“共识”宣言呼应了四位学者领衔署名的“共识”呼吁,但此共识非彼共识。
2013年10月17日

习近平反腐遵循既定“游戏规则”

对于见证过胡锦涛政府早期举措的人来说,习近平最近的反腐运动似曾相识。打压“普世价值”、“西方宪政”,对最新一轮反腐运动来说是一种讽刺。
2013年9月5日

微博大V命运与中国政治的走向

中国天则研究所理事长秋风:舆论是政治的重要机制。改革须尊重民意,也需民众支持。如果继续围剿大V,如果民众不能自由讨论,改革就没有舆论支持,也就寸步难行。
2013年10月17日

把属于言论的还给言论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张千帆:若一旦出现不同声音或“谣言”就用国家机器使之消失,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真相反而难寻。公权力可让造谣者入狱,却无法消除人们的疑惑。
2013年10月17日

媒体札记:道不同不相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以“七个底线”为口号、以微博舆论场为主要改造对象的宣传攻势,已经逼近高潮。但所谓“共识”仅存于各式推广稿中,微博上站队依旧。
2013年10月17日

今日中国与1992年时有何不同

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秋风:中国的思想、政治正在处在胶着而混沌的状态。这次宪政之争,要依靠公民社会赢得观念上的胜利,为重启体制转型打开通道。
2013年8月9日

中国的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观念在中国的崛起,让中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许多中国NGO组织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如何与政府部门沟通,以及如何通过开展活动争取公众支持。
2013年10月17日

媒体札记:投石问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又一篇宣传雄文祭出,署名王小石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搅乱舆论。公知们与“达瓦里希”们各说各话,双方极少正面交锋。
2013年10月17日

“反宪政”的荒唐逻辑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我们不能把中国过去一百年宪政改革的不成功经历作为一个完整的样本来下结论,这一百年的差不多只能算一个观察点。
2013年8月5日

构建中国宪政共识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孙兴杰:中国舆论界对“宪政”的讨论持续了一月有余,口水多,智识少。在“棒杀”与“捧杀”宪政之外,需要给宪政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锚地。
2013年7月8日

中国转型方案在历史中

天则经济研究所秋风:为了今天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的政治目标,先贤已有百余年思考、探索,这是一笔最可贵的资源。回到现代史,才能找到当下中国转型之可行方案。
2013年7月2日

媒体札记:宪政梦醒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本期红旗文稿所刊《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在一些知识分子眼中,标志着“十八大”后的短暂蜜月已经结束,看似春天实则肃杀。
2013年10月17日

以身行宪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宪政可以在各个层次实行,涉及到了每个人。如果在国家层次行宪,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在自己所在的层次行宪,却可在当下做起。
2013年3月28日

大国的立宪之道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中国改革过程本质上体现为经济、社会与政治领域的立宪过程。目前,对如何完成上述三大领域的立宪,已存在充分的人类知识积累。
2013年1月22日

宪则永垂——悼念布坎南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一代思想大师布坎南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经世济民的思想宝藏,如果说未来是宪政经济学的时代,那也将是布坎南复活的时代。
2013年8月23日

市场经济与法治税收是宪政国家基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任何宪政都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划出各自责、权、利边界。英美等国家的宪政建设均从纳税权的争夺开始。从这点看,中国的制度建设远未到位。
2013年10月17日

FT社评:新闻审查与“中国梦”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表明,许多中国人渴望就政府权力的性质展开更直率、更彻底的辩论,新上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应当允许这样的辩论发生。
2013年10月17日

中国为什么需要宪政改革?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在现代,宪政民主制度既可以给执政党提供什么是民意和宪政原则的真实信息,又是判断一个政治集团是否适于执政的政治正当程序。 (此为新专栏《天则横议》的开篇之作)
2012年4月17日

托克维尔悖论与中国

loose talk|随意的言谈 postulate|假定 intelligentsia|知识界 legitimacy|合法性,正统 loathe|讨厌 plausible|貌似有理的,貌似可信的
2024年4月27日

《林肯》载入史册

plinth|雕像底座 Lilliputian|[,lili'pju:ʃjən]《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人; scaffolding|脚手架 the 13th Amendment|影片主要讲的是林肯推动第13修正案在众院通过的台前幕后。法案内容:“第一款: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惟用于业经定罪的罪犯作为惩罚除外。第二款: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whipping"|原意是鞭打,这里是“软硬兼施迫使本党议员投票”,今天的英美等国议会党团中都有“党鞭”party whip来督导本党议员投票。 browbeating|恫吓,吓唬 intimism|(文艺作品)描绘内心感情的风格 grandstanding|哗众取宠;炫耀 chicanery|狡辩;欺骗 Thaddeus Stevens|权力巨大的激进派共和党众议员,是战争筹款、通过第13修正案,以及战后重建的领袖,是影片着重刻画的人物。 spellbind|用符咒迷惑
2024年4月27日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