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面对AI数据中心趋势的“怕输”反应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商业解读

新加坡面对AI数据中心趋势的“怕输”反应

与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新加坡低估了未来几年数据需求的增长速度。

新加坡人是一群有竞争力的人。对于居住在这个城市国家的人来说,必须要知道的新加坡英语(Singlish)词汇之一就是“kiasu”(惊输,意为“怕输”)。这个闽南语词的大致意思是害怕错过或落后,通常指某人试图超越他人。一位新加坡朋友对此的形容是“加强版Fomo”(Fomo即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意为“害怕错过”)。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地方之一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熟食市场在午餐时间排起的长队。另一个可以观察到这个亚洲金融中心的“怕输”心态的领域是商业,比如外国投资。

新加坡上月意外宣布,将为数据中心扩张提供更多电力。最近几个月,英伟达(Nvidia)、谷歌(Google)、微软(Microsoft)等公司首席执行官纷纷访问邻国马来西亚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承诺在数据中心投资上投入数十亿美元。

仅在马来西亚,上述科技集团(全球四大市值最高公司中的三家)在过去6个月里已经承诺投资85亿美元用于新的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人工智能。这就是为什么不止一位马来西亚政府官员开玩笑说,新加坡决定争取更多的数据中心,是对邻国进展的“典型新加坡怕输反应”。

当然,新加坡与其邻国之间存在一些竞争,尤其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在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但是,将新加坡的举动归咎于“怕输”,是过于简单化的观点——即使其中确实有这样的因素。这个城市国家的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并成为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市场之一——在香港作为数据中心和海底电缆目的地不如以往那么受青睐之后,这一趋势加速发展。它是全球顶级的海底电缆枢纽之一,与25条活跃的海底电缆相连,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连接。这一切都不会很快改变。

上月决定增加数据中心容量的举措对许多人来说是个意外,因为新加坡政府在2019年至2022年间对新数据中心实施了超过三年的禁令。这些耗能设施的大量增加一直在消耗新加坡的资源。而该禁令促使数据中心公司转向附近的马来西亚州柔佛,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转向附近的印尼岛屿巴淡岛。

新加坡现在面临的难题——就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是它严重低估了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的需求将如何扩大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这个城市国家毫不掩饰它希望成为东南亚的人工智能中心,甚至成为亚洲顶级中心。

这是因为,成为这样一个枢纽能带来其他经济利益。例如,作为英伟达在马来西亚数据中心投资的一部分,该公司将与当地的杨忠礼电力集团(YTL Power)合作,使用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开发该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微软上月在印尼和泰国揭幕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

新加坡意识到,它无法与邻国在土地和电力上进行最终竞争。关键在于如何相互补充。字节跳动(ByteDance)、英伟达和微软等全球科技巨头之所以青睐柔佛,是因为它距离网络发达的新加坡只有几公里。

“柔佛和新加坡都可以从数据中心的繁荣中受益。它们互相补充,”普林斯顿数字集团(Princeton Digital Group)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兰格纳特•萨尔加姆(Rangnath Salgame)说道。该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但在柔佛扩张的亚洲数据中心公司。他补充说,这是一种“共生关系”。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供应链从中国分散出去,新加坡占据了领先地位。一种受益的方式是推动“新加坡+1”战略,即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总部,利用其国际商业环境、自由贸易协定和专业人才,然后将制造业或数据中心设施设在柔佛等地。

这已经是一个长期趋势。根据东盟最新发布的数据,新加坡在2013年至2022年间成为东南亚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最多的国家。2022年,新加坡吸引了14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该地区总额的一半以上。那么,新加坡真的应该“怕输”吗?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马克龙主义的闪耀开场与黯然衰落

马克龙曾希望把法国从极右翼手中拯救出来。七年过去了,极右翼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掌权。

球迷和斯威夫特演唱会让警惕通胀的央行感到不安

大型体育和文化活动正在推动欧洲酒店客房和机票价格的飙升。

看好委内瑞拉商业前景的理由并不牢靠

押注马杜罗与西方关系正常化的投资者可能会失望。

Lex专栏:大众试图通过Rivian交易迎头赶上

搭上脚步更轻盈的竞争对手的顺风车,不失为加速转型的一种方式。

战略利益刺激海湾地区可再生能源支出

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引领该地区努力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

2024年清洁技术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美元

但这一支出仍不到2030年代初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所需估计水平的一半。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