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掀开李嘉诚的底牌

这位香港首富以巧妙选择时机出售资产而闻名。以往这些交易在公布前都是保密的,但这次不同:和记电讯国际几乎肯定会出售其印度移动业务股份。
2007年1月12日

地产“愚人节”

FT中文网经济事务评论员陈旭敏:不知是中国建设部心太急,或者是其他原因,13亿中国人民都在周二提前过上了一个“愚人节”。
2007年1月11日

上海建筑叙述的历史

在《建筑上海》中,两位作者通过建筑回顾了中国最大城市的历史。他们对上海当代规划、尤其是浦东新区城市规划的尖锐批评,堪称苦口良药。
2006年12月14日

李嘉诚李泽楷父子不和突然公开化

香港首富家族内部的紧张关系昨日突然公开化——李泽楷(Richard Li)公开表示,对于自己的电信公司电讯盈科(PCCW)出售给他父亲支持的一个财团,他感到“非常不满意”。
2006年11月23日

英国银行家热炒上海房地产

伦敦金融城数以百计的银行家、分析师和交易员,正通过一项投资计划购买上海高级公寓,以求获益于房价上涨及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利好因素。
2006年11月9日

中国房地产投资"秋至"?

针对拟在华购买房产的外国买家,中国于7月宣布一套限制投资的新规定。考虑到外资仅占中国房地产投资的3%左右,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什么呢?
2006年9月18日

李嘉诚将用三分之一财产行善

继美国富豪盖茨和巴菲特的善举之后,亚洲首富 李嘉诚表示,将把188亿美元个人财产的三分之 一,捐给以他本人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2006年8月25日

绿城房地产香港上市首日表现强劲

民营房地产开发商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Greentown China Holdings)昨天在香港上市,首日交易股价即涨6.4%,突显投资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正在回升。
2006年7月14日

中国房价的“宏观经济学”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旭敏:在目前中国经济高 速增长和汇率波幅较窄的情况下,即使针对中国 房价的调控措施如“国六条”出台,也只能使房 价的涨幅趋缓,而很难使房价崩盘式下滑。
2006年6月23日

上海世茂房地产拟赴港上市

上海世茂房地产(Shimao)昨日加入到准备不顾市场状况严峻、依然赴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行列,该公司开始着手路演工作,准备在7月份进行首次公开发行。
2006年6月15日

中国要刹地产业豪宅风

中国政府最近出台新措施,试图制止房产行业愈 演愈烈的豪宅之风,但对于该政策的合理性及贯 彻效果,不少人士表示怀疑。
2006年6月15日

嘉德置地在华“顶风”造房

虽然中国政府一再努力给房产市场降温,但这并 未影响新加坡嘉德置地在华的投资热情,并且它 已开始向大西南的四川进军。
2006年6月12日

欧美业主开出“售房博客”

他们在博客上撰写房子的故事、称心的邻里和当 地出色的学校……他们相信博客所特有的情感和 热情将有助于房屋的出售。
2006年5月31日

中国需要能够传承的零售业地产

高纬物业大中华地区执行董事豪建思:中国的零 售业购物场所发展非常迅速,但这其中需要体现 科学和艺术,要能造福后代。
2006年5月31日

谁知道房市谜底?

上海徐瑾: 薛兆丰没有准确理解李稻葵的观 点, 而李稻葵认为对二手房征收增值税“将最终控 制 房价不断上涨”,这也值得推敲。
2006年5月26日

薛兆丰:重税岂能压房价

据《北京现代商报》报道,在5月13日一个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议用征收增值税的方式,抑制房地产过度投资需求和房价上涨。
2006年5月23日

信托基金:房地产投资新途径

2005年,香港政府将其名下商业房地产剥离成 “领汇”基金上市,开辟了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 基金(Reit)市场,为投资者带来收益比较稳定的 房地产投资产品。
2006年4月17日

上海中产业主也在“维权”

曾苦苦节约、不惜负债买房的上海新兴中产阶级 发现,房价涨得凶,跌得也狠。他们也想通过维 权活动保护自己的权益,但他们通过什么途径来 “维权”呢?
2006年4月7日

《中国楼市》专栏读后感

读者jw quan:这个社会存在富人和穷人,也自 然会有富人区和穷人区,只要大家各居其所,自 得其乐,相信并不会引起什么矛盾和仇恨,而一 切的前提只是政府能够更多地承担保障社会公平 的义务。
2006年3月10日

城市、创意与地产:三角游戏

专栏作家陈大阳:中国城市遗弃之地的低成本被 艺术家、设计师等创意人群“占据”,形成消费 业态,商机跟进,地租成本上升,升到创意人群 难以承受而撤离,再去寻找新乐土,由边缘而主 流而又边缘。
2006年3月1日

以楼市推动经济不可取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很多 人积 极鼓吹推动房地产发展以维持中国经济增 长。但 若以这种泡沫方式推动GDP增长,必然会引发 新 一轮坏账,对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带来严重 冲 击。
2006年2月23日

房价地价之争:症结何在

FT中文网撰稿人文榕:在中国,是房价拉高了地 价,还是地价推高了房价?这一争论的背后,政 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才是房价与地价之争的 症结所在。
2006年2月22日

地产热潮:历史会重复吗?

FT中文网撰稿人文榕:中国官方最新数据表明上 海房地产在降温,全国其他地区房价仍在稳步上 涨;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的历史 会重复吗? 问题关键在于,“泡沫 ”争论中的政府和公众都在学习。
2006年2月21日

MG罗孚地产业主担心与南汽谈判失败

MG罗孚(MG Rover)伯明翰工厂的地产业主上周五指控企业诊断专家戴维•詹姆斯(David James),称其试图破坏该公司与南京汽车(Nanjing Automobile)就长桥(Longbridge)工厂重启汽车生产而进行的微妙谈判。
2006年2月20日

李嘉诚3G首发 意大利受挫

亚洲首富麾下和记黄埔的意大利3G业务上市计 划,上周遭遇惨败。
2006年2月16日

上海楼市怎么了?

作为中国商业之都的上海,其房地产市场存在着 两种截然不同的趋势:住宅市场大幅滑坡,价格 骤降,交易量下降;与此同时,国际地产基金开 始投资商业楼市场。
2006年2月14日

投资中国房地产的新途径

为了给房地产行业降温,中国政府采取多种举 措,严格限制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发放,这促使开 发商寻找新的途径,为其房地产资产筹资。越秀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就是一个尝试。
2006年1月19日

香港应戒掉地产“毒瘾”

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香港政府是世界上 最大的“地主”之一,但卖地收入也是双刃剑, 其弊端日显,港府应扩大税基,戒掉对地产收入 的“毒瘾”。
2005年11月15日

港府迫于压力 将文化区争议项目分包给多家开发商

香港政府向公众与房地产企业高管的压力屈服,昨天提议将其最雄心勃勃的市区再次开发项目划分给多家开发商,而不是像起初规划的那样将该项目仅授予一个集团。
2005年10月8日

中国华门地产将推出最昂贵私人俱乐部

富裕的商业人士将收到邀请,加入上海的一家私人会员制俱乐部,该俱乐部将坐落在世界最大的摩天轮上,会员需支付10万美元的年费。
2005年9月27日

格林斯潘警告美国房市过热

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对美国住房市场过热的危险发出迄今最明确的警告,指出购房热潮结束时房价可能下跌,并辩称很难预测它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2005年8月29日
|‹上一页‹‹39404142434445464748››下一页